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中国科学院
当前位置:首页 > 交流合作 > 国际合作 > 国际会议
国际合作
国际会议

“第一届天然气水合物新能源论坛”圆满结束

文章来源:  |  发布时间:2008-11-20  |  【打印】 【关闭

     为提高我国天然气水合物新能源的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水平,探讨天然气水合物新能源发展中的关键科技问题,加强各部门各单位间的合作,推进我国天然气水合物新能源研究进程,同时为庆祝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成立三十周年,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广州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可再生能源与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所承办的“第一届天然气水合物新能源论坛”于11月15-17日在广州晨悦商务酒店隆重召开。
   来自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中国科学院高技术研究与发展局、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的领导和专家,中国科学院、国土资源部、教育部、国家海洋局、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等部门、企业科研机构的科学家、研究生和台湾、香港地区及美国、加拿大华人科学家共140多人参加了论坛。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吴创之所长致开幕词,对与会的各位领导和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强调了论坛召开的意义和学术交流活动对天然气水合物学科发展的重要性;中国科学院高技术研究与发展局能源处季路成处长代表中国科学院讲话,对论坛召开表示祝贺,并对我国天然气水合物新能源研究开发提出建议;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广州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中心主任黄宁生研究员致欢迎词。
   论坛议题包括: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气源、地质、稳压条件;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演化动力学过程;天然气水合物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机制和富集规律;天然气水合物基础物性及其应用技术;天然气水合物开发及其安全控制技术和天然气水合物环境效应等。
   论坛分特邀报告、分组报告和自由发言与讨论三个单元进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汪集旸院士、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金翔龙院士和国土资源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金庆焕院士亲临论坛进行特邀报告和指导,汪集旸院士总结了天然气水合物研究的十大问题,金庆焕院士报告了南海北部陆坡天然气水合物调查进展,金翔龙院士提出了天然气水合物的环境效应研究及二氧化碳海洋封存建议,给我们下一步天然气水合物研究开发提出了很好的方向,论坛全体代表受益匪浅。台湾大学杨灿尧教授的“由泥火山的演化看台湾西南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生成”,加拿大卢海龙博士的“影响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诸因素”,美国张可霓博士的“天然气水合物数值模拟技术的现状及发展展望”,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吴青柏博士的“对多年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理解”等,从各自的领域反映了天然气水合物研究的最新进展。另有三十多位科学家作论坛分组报告,集中反映了近年来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研究、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实验和数值模拟、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等方面成果。在自由发言和主题讨论阶段,各位专家就我国天然气水合物新能源的未来:重点研究领域、发展方向和研究机制展开热烈的讨论,与会专家呼吁国家有关部门重视天然气水合物研究开发的薄弱领域,如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机制、开采技术和多年冻土区的天然气水合物研究,呼吁产、学、研结合。汪集旸院士在讨论发言中对这次论坛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同时对未来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提出要求、指明方向,衷心希望通过本届论坛的学术交流和讨论,在我国天然气水合物研究方面有更长远的发展,促进我国天然气水合物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水平的提高。
   吴能友博士进行了论坛总结发言,充分肯定了这次论坛在关键时刻召开,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根据学术交流和大家的讨论,总结了天然气水合物研究开发的几点建议:一是必须考虑到国家需求,考虑国际学科前沿的发展;二是必须考虑近、中、远三个层次目标,从能源、生态、环境等角度解决近、中、远国家需求;三是必须基础理论研究、工程技术开发和应用技术研究相结合;四是必须加强国内外合作,加强产、学、研合作,充分整合资源,集中资源,以问题为导向,解决关键问题。
   论坛还组织参观了中国科学院广州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可再生能源与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备案号:粤ICP备11089167号-2
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能源路2号 电话:020-87057639(办公室) 87057637(科技处)
传真:020-87057677 E-mail:web@ms.giec.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