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能源所在积极进行能源科学研究的同时,还将能源科学传播作为己任。2003年,建立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科普基地,2009年建设新能源虚拟博物馆,2011年建设新能源流动展馆。致力将能源科学研究成果、节能低碳理念,传播给公众。努力做到让科学研究和科学传播并蒂开花!
新能源虚拟博物馆,建设于2009年。全世界的公众都可以通过网络进入新能源虚拟博物馆参观。在馆里,可以了解能源发展历史,还可以深入认识九种代表性新能源,包括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水能、可燃冰、氢能、地热能等等。
预约电话:020-87058895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能源路2号
 
广州能源所与长兴中学合作开展科学综合实践课程
发表日期:2015-11-26 作者:徐超 【字号:

  1125日,历经近半个月的准备,广州能源所科普主管徐超以及博士翟海珍、张超,研究生白帆飞、李猛组成科普志愿队伍应邀走入长兴中学,为该校初二年级学生开展科学综合实践课程。这也是广州能源所科普工作者首次与中学一起合作开发科学实践课程。 

  科普志愿者首先通过多媒体形式为学生们做了精彩的新能源科普报告,从“我们为什么要关注能源”问题出发,逐渐引入“我们为什么要开发新能源”以及“各种代表性新能源知识”等主题。白帆飞和张超还根据各自自身新能源研究背景,分别为学生们做了“波浪能发电”、“新能源汽车”等主题小讲座。 

  在了解了新能源相关知识背景后,五位志愿者分别带领学生们分组进行了“太阳能小屋”模型制作。“太阳能小屋”制作原理是,利用废旧的小纸箱,在纸箱内通过蓄电池与小灯泡和小风扇以及开关相连,形成用电电路;再通过太阳能电池板与蓄电池以及防反二极管相连形成充电电路,就搭建完成了一个用太阳能为小屋里的灯泡和风扇充电的绿色小屋了。 学生们在动手制作模型的过程中,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并且亲自感受到了太阳能的魅力。原定一个半小时的实践课程因为同学们的热情参与,延长到了两个多小时。 

  此次活动也得到了地方媒体的关注和报道,广州能源所和长兴中学将继续合作开展科学综合实践课程,希望能够通过课程的实践让学生们在科学素养、动手能力等方面有较高的提高。 

    科普志愿者在讲解“新能源汽车” 

  科普志愿者在讲解“海洋能发电装置” 

  学生们在动手做“太阳能小屋” 

  科普志愿者指导学生们制作模型 

附件下载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Copyright ? 2002-2009 粤ICP备05004665号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能源路2号 电话:020-87057483 E-mail:web@ms.giec.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