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中国科学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报告

重点实验室学术报告会通知(20180727)

文章来源:  |  发布时间:2018-07-24  |  【打印】 【关闭

  

  应中国科学院可再生能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广东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研究开发与应用重点实验室的邀请,香港中文大学机械与自动化工程系博士后甯红波来所访问并做学术报告,报告会安排如下:  

  时间:20187271430-1600     

  地点:新能源大楼908会议室 

  报告的题目:生物柴油替代组分燃烧反应机理构建与激波管实验验证 

  报告人简介: 

  甯红波博士于2011年在四川大学化学学院获得学士学位,2016年在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应用化学系获得博士学位,2016-2018年在香港中文大学机械与自动化工程系从事博士后研究。长期从事碳氢燃料和生物燃料的燃烧反应动力学以及激光吸收光谱技术在燃烧场诊断中的应用研究。目前在燃料裂解和燃烧、低温氧化、激波管/激光吸收光谱测量、层流火焰温度、浓度和积碳定量测量等方面发表SCI论文15 篇,其中包括Combustion and Flame, Proceedings of the Combustion Institute, Physical Chemistry Chemical Physics等国际权威期刊。 

  报告摘要: 

  生物柴油通常来源于可再生的油料农作物和微藻等。由于燃烧循环中CO2的排放远低于化石燃料,因此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研究工作主要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对生物柴油典型的替代组分(甲酸丙酯,乙酸甲酯以及甲酸苯酯)的燃烧反应机理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理论上,采用量子化学从头算方法结合反应速率理论计算了这三个不同替代组分的主要反应途径并构建了相应的燃烧反应机理模型。实验上,采用激波管结合激光吸收光谱诊断技术(TDLAS)测量了燃料裂解及燃烧过程中主要产物(CO2, COH2OOH等)浓度随时间的演变历史,以及燃料与OH自由基反应的速率常数。结果表明采用量子化学从头算方法构建的燃烧反应机理模型不仅能够很好地再现本工作激波管实验测量的结果,而且对已有文献报道的相关实验结果也能很好地吻合。验证了本工作构建的燃烧反应机理模型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同时也体现了采用量子化学从头算方法构建的燃烧反应机理模型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 

  参加人员: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液体生物燃料热化学转化和利用方向的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同时欢迎其他感兴趣的人员参加。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备案号:粤ICP备11089167号-2
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能源路2号 电话:020-87057639(办公室) 87057637(科技处)
传真:020-87057677 E-mail:web@ms.giec.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