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中国科学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教育 > 招生信息 > 博士招生
招生信息
博士招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能源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招生常见问题汇总

文章来源:研究生部  |  发布时间:2021-07-02  |  【打印】 【关闭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称“中国科大”)与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简称“广州能源所”)合作共建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能源科学与技术学院(简称“中国科大能源学院”)于202059日正式成立。2021年起广能所教育归口单位由中国科学院大学变更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由此开始招收录取的研究生系中国科大学籍,毕业时颁发中国科大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研究生在学期间的日常管理、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严格按中国科大能源学院要求执行。 

  目前,就研究生招生录取的常见问题归纳回答如下: 

  一、博士招生相关问题: 

  1、关于博士招生大致会有一个什么变化吗?

  根据中国科大的招生政策,博士招生方式分为公开招考、硕博连读和直博生三种类型。其中公开招考采用申请考核制形式,而研究所的申请考核制实施的是以笔试和面试为主的综合考核方式。较以往的招生方式,灵活性更强。综合考核各环节由能源学院单独组织,增加了工程博士招生类型,招生指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2021年下达博士招生指标32名,比2020年增加了10名。 

  2、博士笔试各考试科目有复习参考书吗? 

  答:没有固定参考书目,英语练习题可以参考中国科学院大学历年真题,专业课提供考试大纲,详情请参阅http://www.giec.cas.cn/yjsjy2016/zs2016/bszsxx/201901/t20190118_5231266.html 

  3、广州能源所也有工程博士招生吗? 

  答:根据中国科大下达的招生指标类型,博士指标包括工程博士,主要面向在职人员报考,报名须知详见历年中国科大及能源学院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公告,报考招生为085800能源动力/0856材料与化工,报考类别选择定向定向单位按照实际情况填写。定向生按定向协议就业,毕业时不发就业派遣证。一般针对目前在职人员且毕业后须要回原单位工作的考生。毕业要求同非定向学生。 

  4、公开招考博士有多少名额? 

  答:公开招考名额=当年预计博士招生总名额-直博录取人数-硕转博录取人数。录取后会在中国科大研招网上公示,请注意查看。2021年公开招考博士名额是26名。 

  5、报考导师是否有名额? 

  答:报考导师的招生名额是根据通过笔试的考生情况分配,且每年的分配方案会根据招生政策作出相应调整。 

  二、硕士报考相关问题: 

  1、如何报考中国科大能源学院的硕士研究生? 

  答:首先,考生应登录中国科大研究生招生在线http://yz.ustc.edu.cn/查询,查看中国科大及能源学院当年硕士招生简章和硕士招生专业目录,了解报考条件及报考专业等报考信息。 

  其次,考生须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进行网上报名。 

  第三,网上报名后,还须到报名点进行现场确认,拍摄电子照片、缴纳报名费等报名手续。 

  2、如何报考中国科大的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 

  答:考生通过中国科大推荐免试预网上报名系统进行初步申请,http://tqms.ustc.edu.cn/?menu=reg&type=reg 

  能源学院研究生部负责组织专人对申请者提交的材料进行初次筛选和审核,符合推免申请条件的考生参加复试、政审、录取等环节。 

  所有被确定接收的推荐免试硕士生或直博生都必须在教育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教育部“全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简称“推免服务系统”,网址:http://yz.chsi.com.cn/tm)与能源学院互动完成网上报名、复试确认、拟录取等各项网上操作。此后,未完成相关接收手续的推荐免试生不再保留推荐免试资格,原有的推免拟接收资格自动失效。 

  3我报考的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能源科学与技术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将来获得是研究所的文凭还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文凭? 

  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能源科学与技术学院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合作共建,隶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大实行统一学位授予,考生无论考取的是校本部学院还是科教融合学院,达到毕业要求和学位授予要求后,所获得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都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颁发和授予。 

  4在招生专业目录中,能源学院的招生专业有什么变化?  

  答:能源学院的学术型招生专业全部采用一级学科招生,与2020年的招生专业目录比较,调整的专业有: 

原招生专业(二级学科) 

现招生专业(一级学科) 

工程热物理080701 

动力工程及 

工程热物理 

0807 

热能工程080702 

流体机械及工程080704 

化学工程081701 

化学工程及技术 

08017 

生物化学081703 

应用化学081704 

地球化学070902 

地质学070900 

材料物理与化学080501 

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00 

环境工程083002 

环境科学与工程083000 

  5报考能源学院历年分数线如何查看? 

  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招在线提供历年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分数线,https://yz.ustc.edu.cn/list_1.htm,仅供参考。 

  6.每年能源学院招收多少硕士研究生?    

  答:每年能源学院招收硕士研究生约60人(含专业学位硕士35人),以独立学院名义招生,具体招生计划以研究生院下达计划为准。招生计划较以往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因此各招生专业的人数会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推免生接收仍有较大空间,并会根据已接收的推免生情况,预计留有充分名额用于公开招考。 

  7、 怎样获得最新的招生信息?    

  答:通过以下五种方式获取最新招生信息:    

  1.广州能源所网站:http://www.giec.cas.cn/  

  2.招生咨询电话:020-87057626 

  3.招生咨询邮箱:yzb@ms.giec.ac.cn  

  4.广州能源所考研学习交流QQ 220390892 

  5. 研究所的公众号

  8、 我本科是非研究所招生专业,非常向往所里的专业,跨专业能报考吗? 

  我们欢迎数学基础扎实,生物、化学及相关专业的考生报考。对学生本科专业要求比较宽泛,且我所很多导师也十分乐意进行交叉学科的研究,需要有不同相关背景的学生加入研究队伍。同学们不必拘泥于自己所读专业的名称和以上所列专业是否相符,关键看考生本人本科期间所学课程是否为能够为完成未来相关领域学习提供基础,这也是我所招生时考查学生专业背景的标准。“跨专业”的同学更需自己衡量这一点,最好事先了解和关注相关导师的研究方向,也可向招生老师咨询,确保在双向选择时导师愿意接收。 

  9、能告诉我怎么联系导师吗?怎样了解和联系导师比较合理? 

  硕士考试报名时没有强制要求报考导师,可以在报考信息备注栏填写意向导师或者研究室。在复试分数线出来后,我们将组织所有进入复试的同学选择导师和研究方向,作为面试分组的参考。在面试中学生将与导师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进行双向选择。当然,大家事先了解导师的基本情况和研究方向是有好处的,可浏览我所主页、相关实验室主页上和研究生教育专栏上的导师信息以及所在研究室的信息。http://www.giec.cas.cn/yjsjy2016/ds2016/dsjs/201606/t20160616_4622039.html  

  三、硕士初试试题相关问题: 

  1、 中国科大是否提供往年考题? 

  答:中国科大不提供往年考题,历年自命题科目覆盖范围及参考书目请查阅https://yz.ustc.edu.cn/sszs_2021/cksm3.html 

  2、 硕士公开招考专业课(科目四)考试科目有哪些? 

  答:请参考招生目录https://yz.ustc.edu.cn/zsjz_index/index.htm  

  3、硕士公开招考选考哪一门课与选择专业方向和导师有关吗? 

  答:选考什么专业课由考生自己决定,最擅长什么就考什么,选考哪一门课与实际录取专业方向有关,与选择导师没有直接关系。 

  四、 硕士复试及录取相关问题: 

  1、 是否可以查到初试成绩排名? 

  答: 能源学院不提供初试成绩排名。 

  2、多少分可以进入能源学院复试? 

  答: 复试分数线由我所招生领导小组根据当年考试情况考虑确定后报中国科大研招办审核后,通过研招在线统一向考生公布,请耐心等待。 

  2、 初试通过以后,复试如何安排? 

  答:复试安排可参考中国科技大学研招在线https://yz.ustc.edu.cn/list_1.htm和所网研究生教育栏目招生专栏http://www.giec.cas.cn/yjsjy2016/zs2016/sszsxx/。复试由能源学院单独组织,不与其他学院联合进行。

  3、 面试的时候都考哪些内容? 

  答:面试时重点考查考生大学阶段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学习成绩、是否参与过科研活动或竞赛以及在这些活动中主要的工作和成绩,还有英语复试。复试小组的问题可能涉及各个方面,考生须做全面的准备。 

  4、 近几年的录取情况如何? 

  答: 由于我所从2021年才开始归口中国科技大学招生,因此仅提供当年数据供大家参考,以后将根据招生情况逐年补充。 

能源科学与技术学院(广州能源所)(代码:178 

     

类型 

政治 

外语 

业务课1 

业务课2 

总分 

报名人数 

过线人数 

录取人数 

学术型 

50 

50 

80 

80 

310 

56 

9 

25 

专业学位 

50 

50 

70 

70 

300 

20 

6 

35 

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所有专业) 

50 

50 

70 

70 

290 

1 

1 

1 

  5、 如果报考的导师没有名额招收统考生怎么办? 

  答:可根据报考专业及研究方向的缺额程度进行所内调剂。 

  6、 能源学院是否招收调剂生? 

  答:视当年考试情况及招生计划而定,需要调剂的同学请密切关注本所研究生教育硕士招生栏目及中国科大研招在线的通知。 

  7、 能源学院有多少统考名额? 

  答:统考名额=招生简章中预计招收总名额-推免录取名额,可在我所研究生教育网站中查询。 

  五、研究生学习及生活相关问题: 

  1、研究所的研究方向 

  答:我所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与技术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能源动力、材料与化工2个专业学位博士点;硕士招生包括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和地质学等5个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点;三个专业学位硕士点:能源动力、材料与化工和生物与医药。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生物质能、天然气水合物、太阳能、海洋能、固体废弃能、地热能、先进能源系统、先进燃烧、能源战略、分布式发电及智能微电网等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   

  2、 硕士生第一年在哪学习?在哪住宿?硕士生待遇如何?    

  答:我所硕士生第一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集中进行基础课学习,根据导师安排部分学生将提前进入实验室(时间上一般从确定录取开始即可来所进行实习),第二年全部进入我所进行培养。硕士生津贴每月不低于2400元。另外根据学习成绩、科研业绩等,学生们还可获得各种奖学金。   

  3、 专业学位硕士是什么意思?在招生、培养等环节与工学硕士有何区别?  

  答: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简称“工程硕士”。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与工学硕士比较,工程硕士更偏重于应用。    

  根据教育部关于工程硕士的相关规定,结合我所情况,做以下具体介绍:    

  招生方面:专业学位硕士和工学硕士在复试、录取等环节流程一致,在复试过程中,复试组会根据学生情况和学生意愿,结合招生指标,确定专业硕士录取名单,主要选择更适合往工程类、应用类方向发展的同学录取为工程硕士。录取标准是统一的,不会因为考生所选的报考类型而影响被录取的概率。   

  待遇方面:专业学位硕士和工学硕士在待遇方面完全一样,在所期间的奖学金、助学金、住宿等待遇全部统一标准。    

  培养方面:专业学位硕士和工学硕士的基本培养框架一致,学制三年,研一和普通工学硕士统一在中国科大进行课程学习,研二进入实验室,在导师指导下从事科研工作。不同之处在于,我所专业学位硕士生实行双导师指导制,一般进入到工程性、应用开发性更强的课题组,导师也会更注重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的实际动手能力,为其提供更多的工程项目实践机会。目前专业硕士不受硕转博的限制。 

  毕业就业方面:专业学位硕士同样实行双向选择的就业派遣政策,升学深造可选择攻读学术型博士或工程博士。 

  4、 实验及分析设备情况 

  研究所拥有中国科学院可再生能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和广东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研究开发与应用重点实验室。为整合资源,研究所还成立分析测试中心,现有通用分析测试仪器设备40多台套,价值2000多万元,其中,超过200万元的仪器设备有:X射线衍射仪(XRD)和场发射扫描电镜(带能谱仪)、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拥有色谱、光谱、热分析仪器及物性测试系统等仪器设备,具备了支撑教学科研的条件。研究所下设的众多中试基地如营口生物航油中试基地更加强对广大工程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5毕业后是否就在培养单位工作? 

  就读的学生毕业时实行双向选择。毕业生可以继续深造报考博士研究生,也可进入企业或科研单位,还有一部分学生选择党政机关、高等教育单位、他事业单位,或出国、出境继续深造。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备案号:粤ICP备11089167号-2
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能源路2号 电话:020-87057639(办公室) 87057637(科技处)
传真:020-87057677 E-mail:web@ms.giec.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