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中国科学院
当前位置:首页 > 组织架构 > 科研部门 > 分布式发电微电网技术研究室 > 研究室动态 > 研究方向
研究室动态
研究方向
   微网应用技术方案 

  提供完善的微电网系统设计方案、优化方案、评估方案,可根据项目提供标准化系统集成方案;具有多个微电网平台示范基地,以及海岛MW级多能互补分布式微网建设经验。 

  1. 海岛微电网 

  海岛微电网系统的传统能源供给多为柴油发电,不仅运行成本高,而且污染了海岛及周边海域,使海岛生态遭到严重破坏,严重制约经济发展。因地制宜,开发海岛新能源,大力推行海岛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建设,是解决海岛能源问题的重要举措。

  2.工业微电网 

  工业微电网多应用于产业园区,融合了光伏屋顶、建筑幕墙、连廊、采光顶、柔性屋顶、车棚等BIPV建筑方式,可解决园区的能源需求。结合储能、热泵冷、热联供技术,从而使整个园区成为区域微能源综合利用系统,具有良好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 

  3. 农村微电网 

  农村偏远地区开发尝试微电网利用,能够充分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尤其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扩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的能源结构也在转型。 

  ◆ 光伏电站建方案 

  光伏电站设计评估方案、光伏建筑一体化规划设计咨询和电气设计,包括前期光伏电站选址、可行性研究、电能质量评估等,并参与地方与企业关于新能源并网的规划与标准编写。 

  光伏建筑一体化 ( 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 BIPV 

  光伏建筑一体化是在建筑上安装光伏系统,并通过专门设计,实现光伏系统与建筑的良好结合。光伏建筑一体化设计通常涉及建筑、规划、结构、电气多专业学科,对于新建、改建、扩建建筑,从建筑设计之初就应考虑光伏系统有效应用,将光伏系统纳入到建筑设计中,统一规划、同步设计、合理布局。 

  ◆ 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 

  微电网智能调度集控系统是微电网的核心,它对微电网整个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并根据实际情况依照多目标协调控制策略对微电网构成元件进行控制和管理。微电网不仅包括各发电单元和储能单元,还包括馈线及负荷,将配网自动化与调度控制系统进行一体化设计,采用分布式的体系结构、面向对象的组件技术等先进的计算机控制技术,从而使系统具有高度开放性和可扩充性。分布式发电微电网的各组件的运行状态采用以太网、GPRS无线通讯等网络进行实时监测,通过对关键参量的实时监控,对微电网的运行状态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故障诊断,预警,以及采取相应的紧急处理措施。 

  ZK2012微电网智能调度集控系统是由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与微网技术实验室,在总结国内外先进的控制和数据采集系统基础上进行设计开发的,利用网络技术保证了系统的实时性,所有模块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系统易于维护,扩展方便。系统完全摆脱了对具体硬件平台的依赖, 支持WINDOWSNT/2000/XP/2003 等多种操作平台,配置方便灵活。 

  ◆ 双向变流器 

  微电网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能量的流动可控,要达到这一功能,离不开具有双向电能流动控制设备——双向变流器。基于TI公司的TMS320F8335芯片和△/Z变压器结构,研制了三相三桥臂分布式发电微电网用100KVA双向变流器。该变流器样机采用先进的数字控制技术,可实现并网与离网两种运行模式的平滑切换。离网运行时可实现平衡/不平衡负载,非线性负载情况下的三相电压平衡输出;并网运行时可实现能量的双向可控流动,同时可接受微电网上层能量管理单元的调度,实现微电网内部能量可控优化流动。 

  小型家用光伏逆变器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备案号:粤ICP备11089167号-2
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能源路2号 电话:020-87057639(办公室) 87057637(科技处)
传真:020-87057677 E-mail:web@ms.giec.ac.cn